医生:春节买饮料别再一箱箱往家搬了!吃对了嘛

聚会餐桌上
只要有一个人不喝酒
饮料就该有一席之地
俗话说“无酒不成席”,餐桌上没有饮料,那也不叫过年。
但是,2020年顶级医学杂志JAMA的子刊发布了【含糖饮料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】的研究,这项针对45万人长达16年的观察结果显示:
每天喝一杯(250ml/杯,下同)以上的含糖饮料,患消化道疾病的风险,以及因消化道疾病而死亡的风险大大提高。
每天喝两杯含糖饮料,患心脑血管疾病,以及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风险大幅提高。
含糖饮料的“副作用”还不仅于此,还会引起诸如肥胖、糖尿病等,但是我们常常能看到,很多家庭一箱一箱的往家里搬。
那是不是我们避开含糖的饮料,选择无糖的饮料就可以了呢?
一定程度上来说,是的!但又不仅限于此。以下这份指南,过年前请收藏。
一看配料表
一、看配料表
根据《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》规定:预包装食品如零食、饮料等其配料表中成分应按照添加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列。
以某款碳酸饮料为例:原料前三位是水、果葡糖浆、白砂糖,后面是食品添加剂,简单来说就是水+糖,没有任何其他营养成分,类似这样的饮料应尽量少饮用。
二看营养成分
二、看营养成分表
按我国食品标签相关法规,2013年1月1日后出厂的每一种产品都必须注明以下基本营养数据:能量、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(糖类)、钠的含量。
其中,能量和糖量是我们选饮料时需关注的两个重点。
看能量
01
能量即食物提供的热量,以330毫升的罐装可乐为例:
从营养成分表上可以看到,每100毫升可乐的能量是190千焦,330毫升的可乐热量就是190千焦×3.3=627千焦,相当于一个中等大小馒头的热量。
小小饮料大大能量,一不留神就胖了。所以别总说自己是“易胖体质,喝水都长肉啦”,先看看您喝的是什么水吧!
看糖量
02
观察市面上的饮料,您可以在它们的成分表上找到一个共同点——糖。白砂糖、果葡糖浆、麦芽糖……各种各样的糖。
一般来讲,饮料中含糖量在8%~11%左右,有的甚至高达13%。
一瓶600毫升的可乐,含糖量是63.6克,相当于16颗方糖,让你一口气吃下这么多方糖,相信你会下意识地摇头,但一瓶甜饮料喝下肚却毫无压力,甚至会令人意犹未尽。
摄入糖分过多会带来很多健康问题,如肥胖、龋齿、糖尿病等。
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,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g,占全日总能量10%以下,最好控糖(添加糖)在25克以内。
为了健康着想,选择饮料时,尽可能选择低糖或无糖饮料。
请收好下面的饮料星级推荐表
1.100%纯果蔬汁
推荐指数:★★★☆☆
市面上在售的果汁饮料口味非常丰富,如椰汁、果肉橙汁、苹果汁、番茄汁、芦荟汁等。
但目前市场上大致有4种浓度的果汁饮料,分别是10%、30%、70%和100%,但大部分为10%。
配料表中标明100%纯果蔬汁可以适量饮用,它营养价值相对较高,含有维生素C、β-胡萝卜素、果胶、类黄酮等营养物质。
而配料表上标注有防腐剂、护色剂等添加剂的果汁饮料就尽量不要购买。

2.含乳饮料
推荐指数:★★☆☆☆
纯牛奶、酸奶都比较适合患有糖尿病的人群,每次饮用250ml纯牛奶即可获得300mg的钙。
但如果购买的是花生牛奶、核桃乳、红枣酸奶等混合型饮料,脂肪或糖分含量较高,谨慎饮用。
乳酸菌类饮料会添加一些益生菌,总体来说还是非常健康的,春节吃的东西比较杂,喝些乳酸类饮料可以调节肠胃。
但是,乳酸菌饮料为了纠正偏酸的口感,常常含有较多添加糖,因此需要仔细阅读营养成分表,选择糖含量较低的产品。同时,尽量选择活菌型产品并注意冷藏保存。

3.茶饮料
推荐指数:★★☆☆☆
市面上茶饮料大多是调味茶饮料,它们含有大量的糖;少数纯正的茶饮料不含糖,几乎无热量,除了口感淡雅清香外,还含有少量多酚类物质,有益健康,选择时应注意辨别。
购买茶饮料时,注意两点:
1. 茶多酚含量:《茶饮料》国家标准(GB/T21733-2008)规定:茶饮料应≥300mg/kg,其中绿茶茶多酚含量应≥500mg/kg,乌龙茶的茶多酚含量≥400mg/kg;调味茶饮料如碳酸类茶饮料,仅要求茶多酚≥100mg/kg;茶多酚含量低于这个标准,则只能被归为茶味饮料类。
2. 配料表:如果消费者买到的茶饮料标注零热量,喝起来却有甜味,但配料表中未曾标注,就能够说明这款产品存在欺骗现象,消费者最好不要选择。
4.功能性饮料
推荐指数:★★☆☆☆
我们日常中比较常接触到的就是运动饮料和能量饮料,如某动、某鹏特饮、某牛等,功能性饮料中特别添加了维生素、矿物质、电解质、氨基酸等营养成分,可以短时间内快速消除疲劳、振奋精神。
但是,儿童、孕妇并不适宜饮用功能性饮料。对于身体健康,没有体力消耗、不需要补充能量的人,可以不必饮用。
另外还要注意的是,功能性饮料不能代替水。
5.果味饮料
推荐指数:★☆☆☆☆
此类饮料非常畅销,它在超市货架上的摆放也是最多的。
果味饮料一般来说和果汁并没有什么关系,大多数是通过人工添加剂来营造出水果的味道,通常含糖量很高,并且没有水果所含有的丰富营养和维生素,这样的饮料并不健康。
6.碳酸饮料
推荐指数:★☆☆☆☆
虽然碳酸饮料喝来爽,但它除了含糖量高以外,其中的二氧化碳对胃有刺激作用,大量饮用会引起腹胀和胃肠功能紊乱。
碳酸饮料中的柠檬酸可能腐蚀牙釉质,引起龋齿;磷酸会影响钙的吸收。偶尔饮用碳酸饮料并不会立刻出现很严重的问题,但如果每天喝,把它当水来喝,就会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风险。
常见的如:可乐、雪碧、芬达、七喜、美年达等。
7.果醋饮料
推荐指数:★☆☆☆☆
真正的果醋饮料是以水果为主要原料,发酵而成。但市面上大部分的果醋饮料都是勾兑而成,醋酸含量一般远远小于5%,添加剂大多在6%~8%,甚至达到10%以上,营养作用少之又少,长期饮用,也会引起龋齿、肥胖等健康问题。
一个小技巧:如果配料表上写有“果汁、醋酸或米醋”,那就是勾兑的;如果是写“果醋、发酵”,就是发酵的。